87.我夸我自己-《歌手中的泥石流》


    第(2/3)页

    等了好一会网站跳了出来,于跃注册了女号,开启了自己的音乐之旅。

    点开民谣版块,打开链接,于跃看到自己的四首歌曲孤零零的挂在上面。

    网站上有着近千首流行歌曲。

    网民进站的第一选择,基本都是第一时间去找自己喜欢的歌手和歌曲,能够点进民谣栏的就不多,能够去点民间原创民谣的就更是寥寥无几。

    所以一天下来,于跃的四首歌总下载才29次,点播人次是167次,总播放量672次。

    这是四首歌的总和。

    也就是说,平均下来,点播过自己歌曲的人只有五十个左右,下载的人也就那么十几个。

    嗯……

    下载29次,也就是说自己从早上到现在的收入高达十四块五,够上一个半小时的网了。

    惆怅啊……

    于跃知道,音乐这种东西,在没有宣传的情况下,其实很难靠着口耳相传传播出去的。

    靠着这个初步建立的网络发酵,其实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还要看网站愿不愿意大力宣传。

    于跃从网页上的布置来看,感觉其实网站并没有太过于重视自己,反正他是没有在网站上看到白鹤年所说的那种重视。

    可能是网站没有考虑到页面的排版可以把自己放在首页当做重点来宣传,也有可能音乐人和网站没有很好地沟通好。

    还有一种可能是白鹤年并没有太大的话语权,网站人员并没有把他的话当回事。

    将四首歌曲全部点击下载,才翻看起了寥寥无几的评论。

    评论区的评论大部分都是“好听”、“喜欢”一类的评论,这种评论属于常态,属于有比没有强一点。

    不过,也有一些认真的评论,让于跃看了很久。

    在《可能否》的评论区,于跃就看到了一段长贴。

    “最初是半个月前偶然在广播里听到了这首歌,我就深深的喜欢上了这首歌。当时果断打电话询问了这首歌的歌名和歌手,却被告知这首歌没有专辑,而且暂时只能在他的电台才能听到时。当时的自己又失望又庆幸。”

    “我其实不太懂音乐,不明白音乐有那些分类,如果不时主持人说这是一首民谣,我都不知道还有民谣这个分类。但是我知道,这首歌是我喜欢的风格。当时失望的是,自己竟然不能购买到专辑细细品味这首歌。庆幸的是,我有幸听到了那家电台的节目。”

    “主持人很幽默,歌曲选的也很好听,可惜由于是私人电台的性质,所以需要整整一个星期,电台才会做一次节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