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两位行军大总管一个提议一个肯定,让帐下这些将军霎时激动起来。 不过,很快一个人的言给这些将军的头上泼了一盆冷水。定襄道行军副总管张公瑾出来,向李靖和徐世绩一拜,挺直了身子反对道:“总管所言是否有些冒进了。前几天我等才送唐俭尚书和安修仁将军两人作为使节前往突厥,这个时候出兵,岂不是要将他们两人置于险地。何况此刻颉利已经求和,便是我等要休战的时候,此时出战,岂非要被人诟病言而无信。” 张公瑾的话说的句句在理。就是连罗彦也不得不承认,这件事情李靖做的确定有些冒进了。那安修仁也就罢了,只不过是一个将军;可是唐俭乃是当朝检校礼部尚书,多次出使突厥,对于大唐和突厥的关系缓和有巨大贡献。 这样的人要是被坑杀了,绝对要让朝中不少重臣寒心。 罗彦自己虽然此时是武将,可将来还要从政的。要是此时不站出来替唐俭说句话,往后还怎么在朝堂立足。张公瑾说完众将还在犹豫的时候,罗彦已经站了出来,向李靖和徐世绩一拱手便开口道:“大帅三思,唐尚书毕竟是朝中重臣,我等如此行事,置其生死于不顾,必然会惹得满朝文武诟病。即便到时候能够将颉利擒杀,一举覆灭突厥,非但无功,反而会招来祸患。” 只听得李靖冷哼一声:“突厥要是借此机会投向薛延陀,获得了苟延残喘的机会。来年等实力恢复,再回过头来找我们的麻烦,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祸患。” 李靖的解释并不能让罗彦信服:“即便出兵,我等也可以遣人通告唐尚书和安将军。二人身在突厥,也可以让他们顺道迷惑颉利一番,为何非要不宣而战,平白让他二人丢了性命。以突利可汗在突厥的关系网,未必不能让他二人安全返回。” 但是李靖毕竟是行军道的总管,军事行动一切都是他说了算的。听张公瑾和罗彦这么一说,不由冷哼一声:“你等都是妇人之仁。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而今灭突厥事大,保他两个的性命事小。突厥反复无常,怎能轻信其求和。我想便是唐尚书自己,面临这样的选择也会不惜自身吧。如今我就是要趁他俩在突厥可以迷惑颉利,让他掉以轻心,才能出奇兵。” 见罗彦还要反驳,李靖斥责道:“好了,就这样将事情定下来,你等不要再多说了。此行我等要取精兵奔袭突厥牙帐,罗彦,你的兵马乃是陛下亲选的精锐,不要让我们失望。”言下之意,自然是要将罗彦拖下水,顺道堵上他的嘴。 李靖已经做了决定,这职位的差距让罗彦无法再做出任何的反驳。无可奈何地轻叹一声,罗彦也只好躬身一拜领命。 当一群人走出帐外的时候,张公瑾故意落在后头等着罗彦过来。 “进之啊,今日还要感谢你出言相助。只是,没想到大帅求胜心切,居然如此不顾同僚性命。唉,这几天你要小心了,大帅用兵如神,但是也不会喜欢不听自己号令的将领。接下来的大战,怕是没有你我什么事情了。我也就罢了,你毕竟身负陛下重托。要是有机会出兵,一定要抓住机会先赚些功劳。不然回去就很难交差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