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长安三议征突厥-《贞观文宗系统》


    第(2/3)页

    房玄龄不愧是以谋略见长,这瞬间就想到了今后应对的方案。

    听得如此安慰,李世民才重新振作精神。脸色好了很多之后,对房玄龄说道:“罗彦的奏疏我先留下,你回去以后,好好看看户部的文书。这件事情,就在明日早朝的时候,彻底定下来吧。”

    听得李世民如此一说,房玄龄便知趣地告退了。只留下李世民一个人嘴里不自觉地念叨着:“忍辱负重,忍辱负重……”

    次日早朝。

    一如既往在处理过一些必要的事务以后,朝臣们又开始了关于是否出征的争论。

    这次李世民可没有再耐着性子继续听下去,只是有人起了个头,便喝止了。随后先抛出罗彦的奏疏,让近侍念了一遍,随后不管好些人出班想要反驳的情形,将房玄龄叫了出来。

    “房中书,你来说说户部报上来的情况。”

    早就准备好的房玄龄,听到李世民的话,便将自己准备了一晚上的数字逐一念了出来。好些有能力做军中主帅的将领,对于钱粮的数字自然很在行。一个月多少大军吃多少粮食,后勤的花用又是多少,在心里对比一番,还真的现这仗没法打。

    “这些数字是月初送到户部的,没有任何的虚假。今年关中许多人撂荒,山东又大旱,税收只能看江南一地。如果要防备明年天灾,这些税收就不能擅动。”说完房玄龄总结了这么一句,算是彻底打破了许多人的梦想。

    点点头,李世民看了一眼还在呆的朝臣们,说道:“这件事情就此为止,等到秋收结束,看情况再说。”显然李世民还是有一些幻想的,把时间留到秋收以后,那个时候看情况再说吧。

    见李世民已经做好了决定,而且房玄龄说的,好些人也无从反驳。因此只好作罢,到此为止,征伐突厥的事情告一段落。

    远在幽州,都督府在朝会后的几天内就收到了消息。本来知道这不能出征的消息就已经够让人郁闷的了,没想到更为忧伤的事情还在后头。这让大家失望的罪魁祸,居然就是自己都督府的司马。

    因此罗彦开始了他在幽州的艰难之旅。

    普通的士卒其实想打仗的很少。毕竟作为直接冲锋陷阵的他们,到了战场是会死人的。因此直接归罗彦管的好些人,其实态度还行。

    第一个将罗彦视为仇寇的,便是王君廓。

    这一不打仗,自己的功勋怎么来?虽然在幽州自己也算是权倾一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哪里比得上那些在长安的舒服。
    第(2/3)页